請問二十四節氣的日期是依據哪種曆法?
農曆OR 國曆??
請看下面說明:
農曆的24個節氣是依據太陽年來劃分的,因此講到二十四節氣時,必須是看國曆。
我們的傳統曆法『農曆』又稱為夏曆,屬於『陰陽曆』。曆法分陰曆、陽曆、陰陽曆,各國所使用的曆法不太相同。
陰曆依據朔望月的月相,也就是月亮繞地球一週的時間就是一個月,一年12個月,每月的長短因月相不同,分29日或30日,一年約354或355日。
陽曆,就是現行的國曆或是西曆,一年有365.242199174 日。
陰陽曆是指兼顧月相周期和太陽年週期運動的曆法。也就是說用『月相』來定月份,用太陽來定一年的週期。陰曆12個月的天數約比陽曆一年的天數少了10天左右,所以農曆大約每隔三、四年會有一個閏月,使月相年的平均值與太陽年大約相當。
農曆的24節氣中,第1、3、……23等奇數稱為「節」,第2、4、……24等偶數稱為「氣」。
通常閏月那個月份都是沒有『氣』,以2009年來說,農曆閏五月只有一個節「小暑」,每年閏月的月份都不太一致。
這篇文章寫得更清楚....感謝作者!! [點我進入]
如果文字太多不想看
那就看一下下面的影片
你所看的農民曆其實是一本[陰陽合曆]
看月亮的是農曆
看太陽的就是國曆
例如中秋節--是月亮的狀態 所以是農曆
冬至是太陽在北半球一個位置,影子最長的時候
所以是國曆!!
懂了嗎??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